別在工作中慢活

別 在 工 作 中 慢 活

By文書組 黃家溱

這幾年,全球颳起了一種新生活形態的風潮..「慢活」,大家開始倡導慢食、慢工、慢動、慢療、慢性等等「慢」概念,一改過去忙碌快速的腳步,放慢速度停下來思考自我人生的意義,也重新審視周遭生活的一切。

這個概念固然很好,可以讓人重新反思與自己切身有關的議題,但另一方面,「慢活」的流行卻讓「快活」成為一種罪惡,許多與「快速」有關的成語開始被人提起,像是「欲速則不達」、「揠苗助長」,速度好像突然變成一種負面的詞彙,效率也成為挫傷美好生活的殺手,但真的如此嗎?

其實,「慢活」的概念還是需要建構在職場上的「快活」。也就是說,你必須得在職場上用更快速的方式工作、處理事情、達到效率,你才有機會賺取更多的時間與金錢,也才能在未來過出「慢活」的日子。

在「慢活」這種凡事慢慢來的生活風潮之下,年輕人學會了怎樣享受日子,也把 work and life balance(工作與生活平衡)當成自己的座右銘。其實,平衡生活與工作的心態並非錯誤,但許多人卻把「慢活」這個名詞當成工作上的藉口,一旦碰到職場的壓力就要辭職,喊著要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。但是說穿了,這些常把「慢活」掛在嘴邊的人,其實只是要為自己在職場上找一個不想進步的理由罷了。

我一位大學同學畢業後,進入一家知名媒體從行銷企畫開始做起,三年別在工作中「慢活」後,他跳槽到國內一家排名前五十大的企業裡工作,當時同學都很看好這人的未來發展,突然有一天,他告訴我們他厭倦了台北忙亂的步調,要搬到花蓮沉潛一年,在沒有和任何人商量的情況下,他大膽地做了這個決定,一年後他回來了,但卻像變了一個人。

他接下來的每一份工作都不超過半年,每次碰到老闆要他出差、加班,他就開始醞釀提辭呈,每一份工作的間隔也愈來愈長,這代表他愈來愈難找到工作。於是,他在不同性質的工作中漂泊,薪水也比以前的工作少了三成,且因為沒有穩定的工作,加上身家並不豐厚,不但多年的女友離他而去,爸媽也對他搖頭嘆氣,但他還是堅持用自己的速度過生活,他最常跟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:「我還在思考我想要的生活是怎樣的。」

知名作家王文華幾年前放棄了優渥的薪水與頭銜,成為專職作家,開始寫文章談論慢活的藝術,甚至做起了社會企業的工作,在他的文章中,看到他為自己重新找出工作意義的脈絡,並且在全球各個城市間遊走,尋找各種靈感。